ICS 65.150
CCS
SCFA B 52
中国渔业协会 团体 标准
T/SCFA 0010—2023
东阿黄河鲤鱼苗种繁育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fry breeding for Donge huanghe common carp
2023 - 1 - 9发布 2023- 2 - 1实施
中国渔业协会 发布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SCFA 0010 —2023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渔业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东阿县农业农村局、东阿县畜牧水产事业发展中心、东阿县渔业协会、东阿县绣
青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山东种工渔业发展有限公司、山东省
渔业发展和资源养护总站、山东省淡水渔业研究院、睦邻森(山东)科技信息有限公司、河南省林州市
天利渔业养殖场。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宗兆良、腾兴华、郎言所、王昕欣、王强、刘立宏、高健、赵庆涛、宫一太、
卓然、高志强、刘怀龙、张秀江、徐辉、徐洪明、王乐平、扈培河、陈笑冰、吴春芝、邵宪民、种永常、
于秀清、刘磊 、邱德英、冯永顺、闫守川、梁瑞青、冯森。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SCFA 0010 —2023
1
东阿黄河鲤鱼苗种繁育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东阿黄河鲤鱼苗种繁育的环境条件、设施设备、亲鱼培育、繁殖、苗种培育、鱼病防
治等技术要求,描述了记录和档案管理 等相应的证实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东阿黄河鲤鱼苗种繁育。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 222 13 水产养殖术语
GB/T 36782 鲤鱼配合饲料
NY/T 5361 无公害农产品 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GB/T 22213 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东阿黄河鲤鱼 Donge huanghe common carp
在东阿县境内,自黄河山东段采集亲本,经提纯复壮育种,投喂东阿黄河鲤鱼专用饲料,深层地下
水为主要水源,并按照东阿黄河鲤鱼养殖技术规范而生产的黄河鲤鱼。
注: 东阿黄河鲤鱼具有 显明的体色和体型特征 :外观金鳞赤尾、体型梭长,体长 /体高=(3.70±0.25),尾柄长 /尾
柄高=(0.983±0.101),头背间呈缓缓上升的弧形,背部稍隆起,头部小,体型侧扁而腹部圆。体侧鳞片金黄,
有小黑点组成的新月形斑点,臀鳍、尾柄、尾鳍下叶橙红色。
4 环境条件
场址选择水源充足,交通便利,通信顺畅之地,环境应符合 NY/T 5361 的要求;深层地下水水质属
锌型、偏锶型,其中总硬度 345 mg/L~550 mg/L、锶 0.5 mg/L~0.8 mg/L,比重 1.0038,其他应符
合 GB/T 14848 中Ⅲ类地下水 的质量要求。辅助水源应符合 GB 11607 的要求。
5 设施设备
池塘
形状一般长方形,宜东西向长、南北向宽,长宽比以 (2∶1)~(4∶1 )为宜;长方形池塘四角宜
有一定的弧度。池塘埂宽 1.5 m~4.5 m,边坡按土质、深度和护坡方式确定。池塘清整 每三年一 次为
宜。池塘要求见表 1。
表1 池塘要求情况表
池塘名称 面积
hm2 水深
m
亲鱼培育池、越冬池 0.13~0.27 1.5~2.0
产卵池、孵化池(鱼苗培育池) 0.07~0.27 1.2~1.5
鱼种培育池 0.13~0.33 1.5~2.0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SCFA 0010 —2023
2
配套设备
5.2.1 投饵机
每公顷至少配备 2 台。
5.2.2 增氧设备
数量和类型应根据池塘面积和养殖所需配置。增氧动力 0.2 kW/667㎡~0.5 kW/667㎡。
5.2.3 进排水渠道
独立设置,进水口高于养殖最高水位,进排水口设置隔网或网栏。
5.2.4 供电设施配套
每 667㎡ 不低于 1.5 kW,并配备应急电源。
5.2.5 辅助设施设备
配备进排水机械、捕捞设备、尾水处理设施;配套设立化验室、物料存储室、资料室等。
6 亲鱼培育
来源
亲鱼来源于省级及以上东阿黄河鲤鱼良种场,无畸形、体格健壮、无病无伤。
培育
6.2.1 池塘清整与消毒
放养前 7 d~10 d, 清理池内杂物, 对塘底、 边坡等进行必要整理、 维护。 干塘消毒使用生石灰 150
kg/667㎡,或使用有效氯 30 % 的漂白粉 8 kg/667㎡~10 kg/667㎡,化浆全池泼洒。消毒 2 d~3 d
后,经 60 目筛绢过滤,加注新水至池塘水深 70 cm~100 cm。
6.2.2 工具消毒
用 3 % 食盐水溶液浸浴 5 min~8 min, 或用 5 mg/L~10 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浴 5 min~10 min。
6.2.3 亲鱼消毒
用 3 %~5 % 食盐水溶液浸浴 5 min~8 min, 或用 5 mg/L~10 mg/L 高锰酸钾溶液浸浴 5 min~
10 min。
6.2.4 亲鱼放养
一般在四月底至五月中旬放养,十月底至十一月中旬,水温在 10 ℃~13 ℃ 时,雌雄鉴别后分池
越冬。
放养密度 100 kg/667㎡~250 kg/667㎡;混养鲢、鳙 50 尾/667㎡~70 尾/667㎡,规格 750 g/
尾~1 000 g/尾,搭配比例( 2.5~3)∶1。
6.2.5 饲养管理
6.2.5.1 投喂管理
饲料粗蛋白含量 32 %~35 %,其他质量要求应符合 GB/T 36782 的规定。投喂量按照鱼体重的
1 %~3 % 掌握,投喂次数 2 次/d~4 次/d。投喂方法:使用投饵机定点投喂。
6.2.5.2 水质管理
开春排出越冬池底层老水约 30 %,少量多次添加新水至水深 1.5 m~1.8 m。夏秋季节每 7 d~
10 d 加注新水 一次,每次不超总水量的 10 %。非必要状态,不进行大换水。使用增氧机增氧、曝气,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SCFA 0010 —2023
3 每日中午、夜间各开机 1 次,每次不少于 1 h。水质理化指标为溶解氧 ≥5.5 mg/L、透明度 25 cm~
35 cm、pH值 7.6~8.5 、亚硝态氮( NO2-)≤0.05 mg/L。每 5 d 至少 检测水质 1 次,出现异常情况,
及时处理。
6.2.5.3 越冬管理
越冬期间加水保温,保持水位≥ 1.5 m。冰封时,可冲新水融冰。尾水经处理后回收利用或排放,
排放水按地方水产养殖业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的规定执行。
6.2.5.4 日常管理
每 3 d~5 d 检测池塘水质 1 次,每天早、中、晚三巡塘,掌握池塘水质变化、病害、鱼吃食及
活动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7 繁殖
亲鱼选择
选用 3 龄~8 龄、体重大于 2 kg/尾、无病伤、性腺发育好的亲鱼。成熟雌鱼腹部膨大、松软,
将鱼体腹部朝上, 可见其中间明显下陷, 生殖孔微有外突, 用手轻压 腹部有卵粒排出。 雄鱼胸腹部鳍条、
鳃盖上有追星且手摸有粗糙感,腹部较小,生殖孔较小而下凹,用手轻压有乳白色精液流出。
自然产卵
7.2.1 繁殖季节
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水温稳定在 18 ℃ 以上时开始。
7.2.2 产卵池塘消毒
按 6.2.1 的规定执行。
7.2.3 鱼巢制作与设置
将沸水煮过的棕皮搓开、扎成束,绑在竹竿上,然后均匀固定在产卵池的边沿浅水处。
7.2.4 亲鱼投放
按雌雄比 1∶2 搭配,放入产卵池待产。
人工繁殖
7.3.1 催产
雌鱼用促排卵素 ( LRH-A或LRH-A3)10 ug/kg~20 ug/kg+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 HCG)500 IU/kg~600
IU/kg,或用( LRH-A或LRH-A3)10 ug/kg~20 ug/kg,鲤鱼脑垂体( PG)2 mg~4 mg;单独使用 PG时,
雌鱼使用剂量 4 mg/kg~6 mg/kg,雄鱼使用剂量为雌鱼的 1/2,成熟很好的雄鱼个体可不注射药物。
宜傍晚于胸鳍基部(胸腔)一次性注射。
7.3.2 授精
当轻压雌鱼腹部, 鱼卵能顺畅流出, 即可开始人工授精。 通常采用干法人工授精, 雌雄比例 1∶(1~
2),先挤卵再挤精于已消毒的桶或盆内,轻摇混匀 ,5 min~8 min 后将受精卵均匀黏附于鱼巢上,抽
样计数后, 放入孵化池进行孵化。操作过程应避免阳光直射。
7.3.3 孵化
按 6.2.1 的规定对孵化池塘进行消毒。 7 d 后, 药物毒性消
T-SCFA 0010—2023 东阿黄河鲤鱼苗种繁育技术规范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1-09 22:57:27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