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77.08 0.01
H 11
团 体 标 准
T/CSTM 00052 -2018
钢铁 锡含量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
法
Steel and iron —Determination of tin content —
Graphite furnac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ic method
2018-10-16 发布 20 19-01-01 实施
中关村材料试验技术联盟
发布
C S T MhQÆQl^Ou(T/CSTM 00052 -2018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 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委员会综合领域委员会 提出。
本标准由中 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委员会综合领域委员会 归口。
C S T MhQÆQl^Ou(T/CSTM 00052 -2018
1 钢铁 锡含量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警告——使用本部分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 本部分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题。
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 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锡含量 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钢铁 中质量分数 0.0005%~0.010%的锡含量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0066 钢和铁 化学成分测定用试样的取样和制样方法 ( GB/T 20066 -2006, ISO 14284:1996,
IDT)
3 原理
试料用盐酸、硝酸混合酸分解,溶液注入石墨管中,用锡空心阴极灯作光源,按仪器的工作条件
和升温程序于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上,波长 286.3nm处测量吸光度。计算锡的质量分数。
4 试剂
分析中除另有说明外, 仅使用确认为 优级纯的试剂和二次蒸馏水或与其纯度相当的水。
4.1 盐酸, 约1.19g/mL 。
4.2 硝酸, 约1.42g/mL 。
4.3 氢氟酸, 约1.15g/mL 。
4.4 盐酸, 约1.19g/mL ,稀释为1+1。
4.5 盐酸, 约1.19g/mL ,稀释为1+9。
4.6 盐酸, 约1.19g/mL ,稀释为1+19。
4.7 王水,盐酸+硝酸=3+1。
4.8 锡标准溶液
4.8.1锡储备液, 500μg/mL
称取0.500g高纯金属锡(质量分数大于 99.9%) ,置于 200mL烧杯中,加入 40mL盐酸(4.4) ,加
热溶解,冷至室温,转移入 1000mL容量瓶中,用盐酸(4.5)稀释至刻度,混匀。
此溶液1mL含500μg锡。
C S T MhQÆQl^Ou(T/CSTM 00052 -2018
2 4.8.2 锡标准溶液 A,50.0μg/mL
分取10.0mL锡储备液( 4.8.1)于100mL容量瓶中,用盐酸(4.6)稀释至刻度,混匀。
此溶液1mL含50.0μg锡。
4.8.3 锡标准溶液 B,5.0μg/mL
分取10.00mL锡标准溶液 A(4.8.2)于 100mL容量瓶中,用盐酸( 4.6)稀释至刻度,混匀。
此溶液1mL含5.0μg锡。
4.8.4 锡标准溶液 C,1.0μg/mL
分取20.00mL锡的标准溶液 B(4.8.3)于100mL容量瓶中,用盐酸( 4.6)稀释至刻度,混匀。
此溶液1mL含1.0μg锡。
4.9 基体改进剂
称取 0.22 g硝酸钯( Pd (NO 3)2) ,加入少量硝酸(1+9 )溶液溶解,再加入 0.06 g Mg(NO 3)2,溶解
后,用硝酸 (5+95)稀释至100 mL,混匀。
此溶液含钯 1.0 mg/mL ,含Mg(NO 3)2 0.6 mg/mL。
5 仪器
5.1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备有微量取样器或自动进样器,锡空心阴极灯,附带背景校正系统及高
速记录仪或联机读取装置。灯电流按照灯或仪器制造商的推荐电流选取,光谱仪应满足下列指标:
5.1.1 灵敏度最低要求
在与最终测量样品溶液基体一致的溶液中,锡的特征量不大于 90 pg。
5.1.2 最小精密度
用最高浓度的标准溶液,测量 10次吸光度,计算其平均值和标准偏差。该标准偏差不超过该吸光
度平均值的 1.0%;
用最低浓度的标准溶液(不是浓度为零的标准溶液),测量 10次吸光度,计算标准偏差。该标准
偏差不超过最高浓度标准溶液吸光度平均值的 0.5 %。
5.1.3 校准曲线的线性
将校准曲线按浓度等分成五段,最高段吸光度的差值与最低段吸光度的差值之比不小于 0.7。
5.2 推荐分析条件
分析波长: 286.3nm,狭缝:0.7nm;
原子化条件: 干燥温度 100 ℃~120 ℃,时间 20 s; 灰化温度 1400 ℃, 时间 20 s; 原子化温度 2200 ℃,
时间 3 s;实验室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
基体改进剂: 0.005mg Pd + 0.003mg Mg(NO 3)2
6 取制样
按GB/T 20066 或适当的国家标准取制样。
C S T MhQÆQl^Ou(T/CSTM 00052 -2018
3 7 分析步骤
7.1 试料
称取约0.25g试样,精确至 0.1mg。
7.2 空白试验
随同试料做空白试验。
7.3 测定
7.3.1 试样溶液的制备
将试料置于 100mL烧杯中, 加5mL王水(4.7),加热溶解,加入 10mL水,转移至 50mL容量瓶中,
用水稀释刻度,混匀。
7.3.2 测量
优化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各项参数,使之达到最佳状态。移取 20 L试液(7.3.1)、5 L基体
改进剂( 4.9)至石墨管中,于 286.3 nm 波长处,测量吸光度,从校准曲线上查得 锡的浓度。
7.4 校准曲线的绘制
7.4.1 校准溶液的制备
7.4.1.1 锡含量(质量分数)在 0.0005 %~0.002 %范围内的校准溶液
称取5份0.2500g与试料基体相同或相近的不含锡的纯铁于 5个100mL烧杯中,加5mL王水 (4.7),
加热溶解,加入 10mL水,转移至 50mL容量瓶中。 分别加入 0、1.00mL、2.00 mL、3.50 mL、5.00mL
锡标准溶液 C(4.8.4), 用水稀释刻度,混匀 。
7.4.1.2 锡含量(质量分数)在 >0.002 %~0.01 %范围内的校准溶液
以锡标准溶液 B(4.8.3)取代锡 标准溶液 C(4.8.4) ,如7.4.1.1操作。
7.4.2校准曲线的绘制
移取20 L校准系列标准溶液、 5 L基体改进剂( 4.9)至石墨管中,于 283.3 nm波长处,测量
吸光度, 减去零浓度溶液 吸光度, 以锡的浓度为横坐标、 吸光度为纵坐标 ,绘制校准曲线。
8 结果计算
锡的含量以锡的质量分数 wSn计,数值以 %表示,按式( 1)计算:
wSn=(ρ−ρ0)×V×10−6
m×100 ……………………………… (1)
式中:
ρ-自校准曲线上查得的试样溶液中锡的浓度 , 单位为微克 /毫升(μ g/mL);
ρ0-自校准曲线上查得的空白溶液中锡的浓度, 单位为微克 /毫升(μ g/mL);
V-测量试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
m-试料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9 精密度
C S T MhQÆQl^Ou(T/CSTM 00052 -2018
4 本标准的精密度见表 1.
表1 精密度
锡含量
% 重复性限
r 再现性限
R
>0.0003~0.0100 r = 0.0108 m + 0.000022 R = 0.0153 m + 0.000051
重复性限( r)、再现性限( R)按表1给出的方程求得。
式中m是两个测定值的平均值,单位为 %(质量分数)。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重复性限(r ),大于( r)的情况以
不超过 5%为前提;
在再现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再现性限( R),大于( R)的情况
以不超过 5%为前提。
10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 识别样品、实验室及分析日期所需的全部资料;
b) 引用本部分所用的方法;
c) 结果及表达形式;
d) 测量过程中观察到的异常现象;
e) 任何本部分中未规定的操作,或任何可能影响结果的操作;
f) 试验日期。
C S T MhQÆQl^Ou(
T-CSTM 00052—2018 钢铁 锡含量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2-20 17:34:57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