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77.120.40
H 13
团 体 标 准
T/CSTM 000 60-2018
镍合金 铝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Nickel alloy—Determination of aluminium content —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ic method
2018-10-16 发布 2019-01-01 实施
中关村材料试验技术联盟
发布
C S T MhQÆQl^Ou(T/CSTM 00060 -2018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关村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委员会综合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关村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委员会综合技术委员会归口。
C S T MhQÆQl^Ou(T/CSTM 00060 -2018
1 镍合金 铝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警告——使用本部分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 本部分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题。
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 镍合金中铝含量的方法 。
本标准适用于镍合金中质量分数为 0.2%~4%铝含量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2805 实验室玻璃仪器 ——滴定管
GB/T 12806 实验室玻璃仪器 ——单标线容量瓶
GB/T 12808 实验室玻璃仪器 ——单标线吸量管
GB/T 20066 钢和铁 化学成分测定用试样的取样和制样方法 ( GB/T 20066 -2006, ISO 14284:1996,
IDT)
3原理
将试料溶于酸,过滤,得滤液。 灼烧酸溶滤渣,以氢氟酸挥发硅,以焦硫酸钾熔融残渣,将熔融
物溶于稀酸,得滤渣处理液。将滤液和滤渣处理液分别测定,溶液喷雾 到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氧化亚氮 -
乙炔火焰中 ,用铝空心阴极灯做光源, 于波长 309.3 nm处测量铝的吸光度 ,从校准曲线上查出铝的质量 。
两部分测得的铝质量相加即为试料中铝的总质量。
4 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蒸馏水或与其纯度相当的水。
4.1 盐酸, 约1.19 g/mL。
4.2 硝酸, 约1.42 g/mL。
4.3 氢氟酸, 约1.15g/mL 。
4.4 硫酸, 约1.84g/mL,稀释为 1 + 1。
4.5 硝酸-盐酸混合酸 ,硝酸 + 盐酸 = 1+3。
4.6 焦硫酸钾( K2S2O7) ,粉末。
4.7 氯化钾( KCl)溶液
将48g氯化钾置于 600mL烧杯,溶于 500mL水中,转移到 1 000mL容量瓶中。 用水稀释至刻度,
混匀。
C S T MhQÆQl^Ou(T/CSTM 00060 -2018
2 4.8 铝储备溶液,1000 μg/mL
称取1.000g铝金属(纯度不低于 99.9%(m/m) ) ,精确至 0.001g,置于400mL烧杯中,加 入一小滴
水银、30mL盐酸(4.1) 。加热至完全溶解。 将溶液通过 7cm快速滤纸过滤 于400mL烧杯中,用 100mL
温水洗涤滤纸。向滤液中加入 85mL盐酸(4.1) ,冷却并转移至 1 000mL容量瓶中。 用水稀释至刻度,
储存在聚乙烯瓶中。
此溶液1 mL含1000 μg铝。
4.9 铝标准溶液 ,100 μg/mL
移取100mL铝储备溶液(4.8)于1000mL容量瓶中,加 90mL盐酸(4.1) ,以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此溶液1 mL含100 μg铝。
5 仪器
所有玻璃 量器皿应符合 GB/T 12805 、GB/T 12806 或GB/T 12808 规定的 A级。
5.1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配备铝空心阴极灯,备有氧化亚氮 -乙炔燃烧器, 附带数据读取系统和背
景校正装置。 氧化亚氮 -乙炔气体应纯净,能提供清澈稳定的贫燃火焰。所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应
满足下列指标:
5.1.1 最低精密度
用最高浓度的标准溶液,测量 10次吸光度,计算其平均值和标准偏差。该标准偏差不超过该吸光
度平均值的 1.5 %;
用最低浓度的标准溶液(不是浓度为零的标准溶液),测量 10次吸光度,计算标准偏差。该标准偏差
不超过最高浓度标准溶液吸光度平均值的 0.5 %。
5.1.2 检出限
在与最终试液基体一致的溶液中,铝的检出限小于 0.002 g/mL。
5.1.3 校准曲线的线性
将校准曲线按浓度等分成五段,最高段吸光度的差值与最低段吸光度的差值之比不小于 0.7。
5.1.4 特征浓度
在与最终试液基体一致的溶液中,铝的特征浓度小于 0.005g/mL。
6 取制样
按GB/T 20066 或适当的国家标准取制样。
7 分析步骤
7.1 试料
称取1.0g试样,精确至 1 mg。
7.2 空白试验
随同试料做空白试验。
C S T MhQÆQl^Ou(T/CSTM 00060 -2018
3 7.3测定
7.3.1 试料溶解
将试料( 7.1)置于 250mL聚四氟乙烯烧杯中 ,加入20mL硝酸-盐酸混合酸( 4.5) ,加热至试料完
全溶解。如试料难溶,以 1mL一份加入 盐酸(4.1) ,继续加热至试料溶解。
7.3.2 过滤和滤液处理
用水将溶液稀释至 50mL,通过11cm的低灰度中速滤纸过滤到 250mL的烧杯中。用 10mL一份共计
约50mL的热水洗涤滤纸。 将滤液蒸发至约 60mL的体积,冷却至室温。
7.3.3 滤液处理
7.3.3.1 铝含量(质量分数) 在0.2%~0.25%范围内
将7.3.2溶液转移到 100mL容量瓶中,加入 2.5mL盐酸(4.1)和4mL氯化钾溶液( 4.7)。 加入
4mL硝酸(4.2 ) ,冷却,用水稀释至刻度 ,混匀。
7.3.3.2 铝含量(质量分数) 在0.25%~1.0%范围内
将7.3.2的溶液转移到 100mL容量瓶中。加入 2.5mL盐酸(4.1)并用水稀释至刻度 ,混匀。 移取
20.00mL溶液到100mL容量瓶中。加入 4mL氯化钾溶液( 4.7)和8mL盐酸(4.1)。用水稀释至 80mL,
加入4mL硝酸(4.2)。冷却,用水稀释至刻度 ,混匀。
7.3.3.2 铝含量(质量分数) 在1.0%~2.0%范围内
将7.3.2的溶液转移到 100mL容量瓶中 ,加入2.5mL盐酸(4.1)并用水稀释至刻度 ,混匀。 移取
10.00mL溶液到100mL容量瓶中。加入 4mL氯化钾溶液( 4.7)和9mL盐酸(4.1) 。用水稀释至 80mL,
加入4mL硝酸(4.2),冷却,用水稀释至刻度 ,混匀。
7.3.3.3 铝含量(质量分数) 在2.0%~4.0%范围内
将7.3.2的溶液转移到 100mL容量瓶中 ,加入2.5mL盐酸(4.1)并用水稀释至刻度 ,混匀。 移取
5.00mL溶液到100mL容量瓶中。加入 4mL氯化钾溶液( 4.7)和9.5mL盐酸(4.1) 。用水稀释至 80mL,
并加入4mL硝酸(4.2)。 冷却,用水稀释至刻度 ,混匀。
7.3.4 滤渣处理
7.3.4.1 将7.3.2的滤纸转移到铂坩埚 中。干燥, 灰化。冷却,加入0.25mL硫酸(4.4)和1mL氢氟酸
(4.3) 。 小心加热蒸干,加入1g焦硫酸钾 ( 4.6)将残渣熔化。 熔体冷却后 溶于含有约0.25mL盐酸(4.1)
的少量水中。必要时加热完成溶解。
7.3.4.2 将浸出液转移到 100 mL容量瓶中,加入 10 mL盐酸(4.1)。用水稀释并加入 4mL硝酸(4.2)。
冷却,用水稀释至刻度 ,混匀。
7.3.5 测量
对7.3.3获得的滤液 和7.3.4获得的滤渣处理液分别 进行测定:将试液喷入原子吸收光谱仪的 氧
化亚氮-乙炔火焰中,于 309.3nm波长处,测量 铝的吸光度。 从校准曲线上分别查出滤液和滤渣中 铝的
质量m1 和m2。
试料中铝的总质量 mAl = m1 + m2
m1 ——对7.3.3滤液测定获得的铝质量, 单位为微克( μg);
m2——对7.3.4滤渣处理液测定获得的铝质量, 单位为微克( μg);
mAl——试料中铝的总质量 ,单位为微克( μg)。
7.4 校准曲线
7.4.1 校准溶液的制备
C S T MhQÆQl^Ou(T/CSTM 00060 -2018
4 用滴定管分别 将0、5.00mL、10.00mL、15.00mL、20.00mL和25.00mL铝标准溶液( 4.9)加入6
个10
T-CSTM 00060—2018 镍合金 铝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2-20 17:34:56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