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TZC
馆陶县轴承协会团体标准
T/GTZC001—2018
滚动轴承微型碳钢深沟球轴承
2018-10-12发布 2018-12-01实施
馆陶县轴承协会发布1前言
本标准主要参考JB/T8570―2008《滚动轴承碳钢深沟球轴承》制定的,是对该标准的补充。
本标准由馆陶县轴承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馆陶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馆陶县轴承协会、馆陶县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泮立成、张亚军、包杰、徐振彬。T/GTZC001-2018
2滚动轴承微型碳钢深沟球轴承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由优质碳素结构钢制造的微型深沟球轴承(以下简称轴承)的外形尺寸、代号方法及其
技术条件。
本标准主要适用于家具、门窗、玩具、渔具、手推车等低速、轻载条件下使用的轴承,也可按照用户
要求适用于电动工具、气动工具、手工机械、运动器材等产品使用的轴承,供轴承制造厂生产检验和用户
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
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
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JB/T8570-2008滚动轴承碳钢深沟球轴承
GB/T272-2017滚动轴承代号方法
GB/T274-2000滚动轴承倒角尺寸最大值(idtISO582:1995)
GB/T276-2013滚动轴承深沟球轴承外形尺寸
GB/T307.2-2005滚动轴承测量和检验的原则及方法(ISO1132-2:2001,Rollingbearings-
Tolerances-Part2:Measuringandgaugingprinciplesandmethods,MOD)
GB/T699-2015优质碳素结构钢
GB/T7811-2015滚动轴承参数符号(ISO15241:2001,IDT)
GB/T8597-2013滚动轴承防锈包装
GB/T34891-2017高碳铬轴承钢滚动轴承零件热处理技术条件
JB/T3573-2004滚动轴承径向游隙的测量方法
GB/T24605-2009滚动轴承产品标志
JB/T6641-2017滚动轴承残磁及其评定方法
JB/T7051-2006滚动轴承零件表面粗糙度测量和评定方法
JB/T8566-2008滚动轴承碳钢轴承零件热处理技术条件
GB/T24608-2017滚动轴承及其商品零件检验规则
JB/T10337-2002滚动轴承零件冲压保持架技术条件T/GTZC001-2018
33术语和定义
3.1微型轴承(miniaturebearing)
公称外径尺寸范围为26mm以下的轴承。
4符号和代号方法
4.1符号
GB/T7811-2015确立的符号(见图1)适用于本标准。
4.2代号方法
轴承的代号方法按GB/T272-2017和JB/T2974-2004的规定。轴承零件采用碳素结构钢的材料代号
用“/CS”表示。
4.3代号示例
碳钢轴承608/CS
表示符合内径为8mm的碳钢深沟球轴承。
T/GTZC001-2018
4图1
注:轴承可一面或两面带密封圈,一面或两面带防尘盖。
5外形尺寸
轴承的外形尺寸按表1的规定。
表1 尺寸单位为毫米
轴承型号外形尺寸
d D B rsmina
623/CS 3 10 4 0.15
624/CS 4 13 5 0.2
625/CS 5 16 5 0.3
626/CS 6 19 6 0.3
607/CS 7 19 6 0.3
608/CS 8 22 7 0.3
609/CS 9 24 7 0.3
a对应的最大倒角尺寸规定在GB/T274-2000中。
6技术要求
6.1材料及热处理
套圈采用符合GB/T699-2015规定的45优质碳素结构或含碳量和机械性能与其接近的其他碳钢制造
,钢球采用符合GB/T699-2015规定的10、15优质碳素结构钢或含碳量和机械性能与其接近的其他碳
钢制造。套圈及钢球的热处理质量应符合JB/T8566-2008的规定。
保持架的材料及热处理质量应符合JB/T10337-2002的规定。
6.2公差
轴承内、外圈公差应符合表2和表3的规定。
表2 内圈 公差值单位为微米
公称内径d
mm∆dmp Vdsp Kia ∆Bs VBs
从 小于上偏差下偏差 max max上偏差下偏差 max
3 5 +5 –10 16 40 0 –300 40T/GTZC001-2018
55 10 –15 20 50
表3 外圈 公差值单位为微米
公称外径D
mm∆Dmp VDsp Kea ∆Cs VCs
超过到 上偏差下偏差 max max上偏差下偏差 max
9 12
+5–15 20 40
0 –300 40 12 18 -18 23 50
12 26 –22 25 60
6.3表面粗糙度
轴承配合表面的表面粗糙度按表4的规定。
表4 表面粗糙度 单位为微米
表面名称Ra
max
内圈内孔表面
外圈外圆柱表面
套圈端面1.25
1.25
2.5
6.4游隙
轴承的径向游隙按表5的规定。
表5径向游隙 单位为微米
公称内径d/mm 径向游隙
从 小于 min max
3 5 6 30
5 10 8 40
6.5润滑
轴承一般选用适合于低速条件下运转的润滑脂,填脂量为其内部有效空间的25%~40%,润滑脂应注
入沟道。T/GTZC001-2018
66.6密封
成品轴承上的密封圈或防尘盖应平整,不应超出轴承端面,不应松动、脱落,且不应与保持架或滚动
体接触。
6.7残磁
轴承的残磁最大限值为0.8mT。
6.8旋转灵活性
轴承成品应旋转灵活。
6.9外观质量
轴承零件不应有裂纹。轴承工作表面不应有肉眼可见的烧伤及碰划伤。
7检测方法
7.1公差的测量按GB/T307.2-2005的规定。
7.2热处理质量的检查按JB/T8566-2008的规定。
7.3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按JB/T7051-2006的规定。
7.4径向游隙按JB/T3573-2004规定的有载荷仪器测量法,测量载荷为49N。
7.5残磁的测量方法按JB/T6641-2017的规定。
7.6外观质量一般在散光灯下目视检查,对裂纹检验有异议时,可按GB/T34891-2017的规定进行
检查。
8检验规则
轴承的检验规则按GB/T24608-2017的规定。使用特殊检查水平S-4,主要检查项目的接收质量限
AQL值为4,次要检查项目的接受质量限AQL值为6.5,检查项目按表6的规定。T/GTZC001-2018
7表6检查项目
序号 主要检查项目 序号 次要检查项目
1内圈内径偏差及变动量∆dmp、Vdsp 1内外圈宽度偏差及变动量∆Bs、VBs、∆Cs、VCs
2外圈外径偏差及变动量∆Dmp、VDsp2配合表面的表面粗糙度
3径向跳动Kia、Kea3残磁限值
4径向游隙
5硬度
6工作表面外观质量
9标志
轴承的标志内容和方法按GB/T24605-2009的规定。如用户有特殊要求时,可与制造厂协商确定。
10防锈、包装
轴承的防锈和包装按GB/T8597-2013的规定。轴承在正常储运条件下,从出厂之日起,应保证6
个月内不生锈。
T-GTZC 001—2018 馆陶县轴承协会团体标准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2-20 17:34:55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