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7.140.10
X55
团 体 标 准
T/CTSS 6-2020
中国茶艺水平评价规程
Evaluation regulation for level of Chinese Tea Ceremony
中 国 茶 叶 学 会 2020-03-18 发布 2020-03-18 实施
发布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前 言
本标准按 GB/T 1.1 -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茶叶学会茶艺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茶叶学会 标准化工作委员会 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茶叶学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智修、 陈钰、蔡荣章、 刘栩、于良子、 沈冬梅、叶汉钟、段文华。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中国茶艺水平评价规程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国茶艺 水平评价的评价组织 、评价条件 和评价方式。
本标准适用于十八岁 (含)以上中国茶艺的 从业者、教学科研者、爱好者 等;也适用于相关机构
组织。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23776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T/CTSS 3 茶艺职业技能竞赛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茶艺 tea ceremony
茶艺的定义参照 T/CTSS 3 的规定。
中国茶艺水平评价 Code of practice for evaluating the level of Chinese Tea
Ceremony
以十八岁(含)以上中国茶艺的 从业者、教学科研者、爱好者 为评价对象,由取得资格的茶艺水
平评价机构,通过组织测评茶叶 相关理论知识 、茶艺操作技能 等水平开展的水平评价活动。
4 评价组织
4.1 组织机构
中国茶艺水平评价工作由中国茶叶学会理事会领导管理,由学会秘书处组织实施。
4.2 评价机构
由取得中国茶叶学会认可资格的中国茶艺水平评价机构,具体开展中国茶艺水平评价工作。
5 评价条件
5.1 水平设置
中国茶艺水平共设九个等级 ,各等级依次递进,具体要求见附录 A。
5.2 申请条件
凡十八岁(含)以上,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 知功能良好的中国茶艺的 从业者、教学科研
者、爱好者 ,均可申请中国茶艺水平 等级评价。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5.3 评价要求
5.3.1 根据自身接受专业教育的水平以及从事茶艺行业的 资质,申报人可选择五级(含)以下 的申
报起始级别。起始级别 评价通过后,更高水平的评价需要逐级进行;若 起始级别评价未通过,则降级
申报。
5.3.2 五级以下等级通过后需间隔 1年方可申报下一等级;五级、六级通过后需间隔 2年方可申报
下一等级;七级、八级通过后需间隔 4年方可申报下一等级。
6 评价方式
6.1 评价形式及分值
分为理论测评和技能测评两种形式 ,满分均为 100分。
6.2 理论测评
采用线上或线下 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
6.3 技能操作测评
采用现场操作 和现场答辩的形式进行。
6.4 成绩判定
理论成绩与技能成绩均 ≥90分为优秀 ;理论成绩与技能成绩均≥ 80分为良好;理论成绩与技能
成绩均≥ 60分为合格; 理论成绩与技能成绩 任意一项< 60分为不合格。
6.5 评价时间
由中国茶叶学会发布当年评价计划 。
6.6 水平证书
成绩合格以上,由 中国茶叶 学会授予相应水平等级的证书。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附 录A
(规范性附录)
表A.1 中国茶艺水平各等级要求
等级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要求 自然科学知识要求 技能要求
一 1.茶的古今称谓演变基础知识;
2.茶的起源简史;中国茶和饮茶方法的演变基础
知识;中国茶的外传及影响基础知识;
3.中国饮茶风俗基础知识;
4.茶器的历史演变基础知识;常用茶器具的种
类、产地及特色知识;
5.茶艺基础知识;
6.礼仪基础知识。 1.茶树基础知识;
2.茶叶分类与基本品质特征知识;
3.茶叶的主要成分基础知识;
4.科学饮茶基础知识;
5.泡茶用水分类与选择基础知识;
6.茶叶储藏保管基础知识;
7.茶叶质量安全基础知识。 1.能够掌握茶艺的基本手法;
2.能够掌握玻璃杯、盖碗、紫砂壶使用要求与技巧;
3.能够掌握某一茶类冲泡的适宜水温、茶水比、浸
泡时间,饮用水应符合 GB 5749 的规定;
4.能分辨六大茶 类中 15款以上主要名茶。
二 1.茶事艺文基础知识; 咏茶诗词、 名作基础知识 ;
2.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相关历史及相关茶事
知识;
3.中国名茶、名泉基础知识; 有关茶叶的传说、
典故基础知识;
4.外国饮茶风俗基础知识;
5.个人礼仪基础知识。 1.茶树的适生环境基础知识;
2.茶叶的加工工艺基础知识;
3.中国主要名茶的品质特征基础知识;
4.茶叶感官审评方法基础知识。 1.能够掌握三大茶类的生活型茶艺;
2.能够掌握三大茶类的修习型茶艺;
3.能够简单布置茶艺冲泡台;
4.能够制作调饮红茶;
5.能够掌握 茶叶感官审评操作流程,审评方法应符
合GB/T 23776 的规定;
6.能鉴别 20款以上中国主要名茶品质特征。
三 1.涉茶书画和咏茶诗、典籍基础知识;
2.陆羽和《茶经》基础知识; 隋、唐、五代相关
历史及相关茶事基础知识;
3.中国儒、释、道的主要思想基础知识;儒学文
化基础知识;
4.茶席设计基本知识;
5.中国茶俗基础知识;
6.社交礼仪基础知识。 1.茶叶中主要品质成分基础知识;
2.茶叶主要内含成分与品质的关系基础知
识;
3茶叶审评基础知识;
4.茶与健康基础知识。 1.能够根据冲泡要素掌握六大茶类的 生活型茶艺;
2.能够掌握六大茶类的修习型茶艺;
3.能够进行简单的茶席设计;
4.能够进行简单的茶艺演示,并能演示一种以上少
数民族茶艺或各地风俗茶艺;
5.能运用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6.能鉴别 30款以上六大茶类中代表性茶叶品质。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四 1.唐宋咏茶诗词;涉茶书画;插花、熏香、音乐
等相关知识;
2.宋代相关历史及相关茶事知识;
3.中国茶道精神基础知识;佛学文化基础知识;
4.茶席设计原理知识;
5.少数民族茶俗及地方茶俗知识;
6.涉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
7.礼仪文化基础知识。 1.茶树品种、栽培技术、生态环境、加工工
艺与茶叶品质的关系基础知识;
2.茶叶品质相关标准知识;
3.茶叶感官审评术语基础知识。 1.能够进行茶席设计,独立完成茶席设计作品;
2.能够进行茶艺演示,能够在演示中选择适当的茶
艺插花、熏香、茶挂、服饰、音乐等;能演示三种
以上少数民族茶艺或各地风味茶艺,并介绍其文化
内涵;
3.能鉴别一类茶 中主要名茶的茶叶品质高低。
五 1.元代戏曲、明清小说基础知识;涉茶艺文典籍
基础知识;
2.元明清相关历史及 相关茶事知识;
3.中国茶文化精神的主要内涵知识;道家文化基
础知识;
4.茶会策划与组织基础知识;
5.茶馆历史文化知识;
6.礼仪文化知识。 1.茶树品种、栽培技术、生态环境、加工工
艺与茶叶品质关系知识;
2.茶产品的深加工及多元化利用基础知识;
3.再加工茶的品质特征基础知识;
4.茶叶品质评定基础知识。 1.能够进行仿古茶艺演示;
2.能够进行小型茶会组织;
3.能够掌握再加工茶的审评;
4.能够对传统茶饮进行设计创新;
5.能鉴别二类茶中主要名茶的茶叶品质高低 。
六 1.茶事艺文经典基础知识及茶诗词知识;
2.近现代相关历史及 相关茶事知识;当代茶业发
展概况知识;
3.儒释道经典基础知识(论语、心经、道德经、
庄子等);
4.国外饮茶习俗、文化、礼仪基础知识(日本、
韩国、英国等);
5.茶宴知识;
6.茶艺演示编创原理知识;茶艺编创写作与茶艺
解说知识;
7.茶叶冲泡参数设计原理知识;
8.少儿茶艺教学基础知识;
9.茶礼基础知识。 1.茶叶物质成分浸出及呈味相关知识;
2.茶树品种和栽培技术与绿茶、红茶特征形
成原理相关知识;
3.生态环境与绿茶、红茶特征形成原理相关
知识;
4.加工工艺与绿茶、红茶特征形成原理相关
知识;
5.绿茶、红茶茶叶审评术语标准知识;
6.其它产茶国代表性茶产品知识。 1.能够进行茶艺演示编创,能用文字阐释所编创茶
艺的文化内涵并能进行解说;
2.能根据茶叶感官审评结果设计绿茶、红茶 的最佳
冲泡参数;能够对绿茶、红茶进行茶汤质量调控;
3.能够掌握一定的茶艺传播技能;
4.能够简单掌握少儿对六大茶类的科学冲泡方法及
原理;
5.能够鉴别 绿
T-CTSS 6—2020 中国茶艺水平评价规程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2-18 17:36:33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