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标准网
ICS 65.020.20 B 20 备案号:16138-2004 北京市地方标准DB DB11/T 253 —2004 无公害食用菌 香菇生产技术规程 Safety mushroom-technological sta ndards for cultivating shiitake 2004-11-15 发布 2005-01-01 实施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1/T 253 —2004 I 前言 本标准由北京市农业局蔬菜处提出。 本标准由北京市农业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北京市农业局、北京田野食用菌有限公司、大 兴区科委、 北京南辰天虹农艺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金霞、黄晨阳、陶志强、陈连武、张瑞颖、孔繁建、杜三林 、张军、左雪 梅、王延林、徐斌。 DB11/T 253 —2004 1 无公害食用菌 香菇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食用菌香菇的生产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无公害食用菌香菇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标准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 5010 无公害食品 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NY 5099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3 产地环境 3.1 生产场地 生产场地应符合 NY 5010 的规定,并应清洁卫生、地势平坦、排灌方便,有饮用水源。栽培场地周 边5km以内无化学污染源; 100m内无集市、水泥厂、石灰厂、木材加工厂等扬尘源; 50m之内无禽畜 舍、垃圾场和死水池塘等危害食用菌的病虫源滋生地;距公路主干线 200m以上。 3.2 栽培场所(菇房(棚)) 各类温室、拱棚等和园艺设施均可用作菇房 (棚);夏季要搭建荫棚。应配备调节温度和光线的草帘、 草苫、遮阳网等,通风处和房门安装窗纱防虫。要求通风良好、可密闭。 4 栽培技术 4.1 场所前处理 4.1.1 清洁整理 菇房(棚)使用前应清洁整理,清除杂物、杂草等,温室和拱棚要平整土地,以利排灌。 4.1.2 灭虫和消毒 4.1.2.1 清洁整理后进行灭虫和消毒。 4.1.2.2 灭虫可使用的农药和使用浓度: a) 90%敌百虫晶体 800倍液喷雾; b) 2.5%溴氰菊酯乳油 1500倍~2500倍液喷雾; c) 20%氰戊菊酯乳油 2000倍~ 4000倍液喷雾。 4.1.2.3 施药后密闭 48h~72h。 4.1.2.4 新菇房使用前 1d~3d 地面撒一薄层石灰粉进行场所消毒; 老菇房用硫磺熏蒸或使用气雾消毒 盒进行消毒。 4.1.2.5 需要灌水增湿的场所要先灌水,后行灭虫和消毒处理。 4.2 培养料制备 DB11/T 253 —2004 2 4.2.1 培养料 主料和辅料要求新鲜、无霉、无虫,符合 NY 5099 规定,水符合 GB 5749 规定。培养料如下: a) 主料:阔叶树木屑、玉米芯粉; b) 辅料:麦麸、米糠、玉米粉; c) 添加剂:石膏。 4.2.2 配方及其用水 常用配方为: a) 阔叶木屑 76%,麦麸或米糠 20%,玉米粉 3%,石膏 1%; b) 阔叶木屑 74%,麦麸或米糠 25%,石膏 1% c) 阔叶木屑 46%,玉米芯颗粒 25%,麦麸或米糠 25%,玉米粉 3%,石膏 1%; d) 阔叶木屑 79%,麦麸或米糠 20%,石膏 1%; e) 含水量 55%~58%,感观以手攥时,指缝微有水印为度。 4.2.3 制备 4.2.3.1 木屑事先过筛,去除过大和可扎破塑料袋的尖锐颗粒。 4.2.3.2 按配方将培养料混合,加水搅拌均匀后,分装于折径 15cm、长 55cm、厚 0.04mm~0.05mm 的 低压聚乙烯塑料袋中,装袋要松紧适度,以用手抓起时无凹陷为度。 4.2.3.3 培养料加水混合均匀至装袋完毕应在 6h 之内完成,并装筐随即上锅进行常压蒸气灭菌。入锅 后,要在 3h 内达到底部袋间温度 100℃,1000 袋以内 100℃灭菌 8h~10h;1000 袋~2000 袋 100℃灭菌 12h~16h。 4.3 冷却 灭菌完毕后,要整筐出锅,在洁净无尘的场所冷却,冷却场所地面和空间要事先喷洒清水净化空气 或喷洒 1%~2%来苏尔液消毒。 4.4 接种 选用菌龄 30d~45d 的菌种,先将瓶(袋)外壁和瓶口用消毒剂(75%酒精、0.1%高锰酸钾、5%~ 10%来苏尔任选一种)擦拭掉尘土并消毒,按无菌操作要求接种。 4.5 发菌期管理 4.5.1 菌袋码放 菌袋要呈井字形 5层~7层码放,并留有翻堆或疏散时所需的空间。码放时要将接种孔露于空气中, 严防叠压。 4.5.2 环境条件控制 4.5.2.1 温度:保持菇房内温度 18℃~26℃,控制袋内料温低于 31℃。料温超过 31℃时,应采取疏 散、通风等降温措施。 4.5.2.2 空气相对湿度:60 %~80 %。 4.5.2.3 光照强度:除检查和翻堆操作外,保持黑暗或暗光。 4.5.2.4 通风:每天对流通风 30min 以上,通风时间根据季节、温度和码放量灵活掌握。 4.5.3 管理 4.5.3.1 每天观测温度和空气湿度,观测料温,采取相应措施尽可能调整环境条件至香菇发菌适宜状 态。 4.5.3.2 冷凉季节接种 10d~14d 进行第一次翻堆,翻堆要求上下对调。高温季节接种后 7d 进行第一 次翻堆。以后要定期翻堆,高温季节 6d~7d 翻堆一次,低温季节 14d翻堆一次。 4.5.3.3 定期刺孔补氧。当菌丝圈长至直径 6cm 左右时,结合翻堆在接种孔四周刺孔;一般孔深 1cm~ 1.5cm;当菌丝布满全袋后,每袋纵向刺孔 4 排,每排 10 孔~20 孔。 4.6 转色及催蕾 4.6.1 时机和标志

.pdf文档 DB11-T 253-2004 无公害蔬菜 香菇生产技术规程 北京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1-T 253-2004 无公害蔬菜 香菇生产技术规程 北京市 第 1 页 DB11-T 253-2004 无公害蔬菜 香菇生产技术规程 北京市 第 2 页 DB11-T 253-2004 无公害蔬菜 香菇生产技术规程 北京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10-27 05:39:38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