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标准网
ICS 03.040 A 16 DB4403 深 圳 市 地 方 标 准 DB4403/T 50-2020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服务保障规范 Rules of Service Guarantee for Labor and Personnel Dispute Arbitration 2020-04-07 发布 2020-05-01 实施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403/T 50-2020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术语和定义 ........................................................................ 1 3 人员管理 .......................................................................... 2 4 硬件设施 .......................................................................... 4 5 案件管理 .......................................................................... 7 6 案件办理 ......................................................................... 11 7 信息化建设 ....................................................................... 14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仲裁庭设施设备要求 ............................................. 16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仲裁案由分类 ................................................... 18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仲裁机构代字 ................................................... 21 附录 D(规范性附录) 案件统计单位与统计指标 ......................................... 23 附录 E(规范性附录) 仲裁文书表 ..................................................... 24 附录 F(规范性附录) 仲裁文书制作规则 ............................................... 26 附录 G(规范性附录) 仲裁庭纪律 ..................................................... 27 附录 H(规范性附录) 仲裁庭审语言及仪表规范 ......................................... 28 参考文献 ............................................................................ 29 I DB4403/T 50-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深圳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卓、李连刚、尹少文、许遵声、戴谦、钟伟红、吴光辉、周忠咏、王新苗、 杨景军、郑子尊、刘莉、林莉、曾碧静、吴恋、肖娇玲、戴俊雄、廖文飞、敖宇星。 II DB4403/T 50-2020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服务保障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服务的人员管理、硬件设施、案件管理、案件办理和信息化建 设等方面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深圳市辖区内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仲裁服务工作的开展。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以下简称“仲裁机构”) labor and personnel dispute arbitration institution (abbreviation: arbitration institution )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的统称。 2.2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 labor and personnel dispute arbitration commission 由人民政府依法决定设立的从事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相关活动的专门机构,由干部主管部门代 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相关行政部门代表、军队文职人员工作管理部门代表、工会代表和用人单 位方面代表等组成。 2.3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 labor and personnel dispute arbitration court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下设的实体化办事机构,具体承担争议调解仲裁等日常工作。 2.4 仲裁院工作人员 personnel of labor and personnel dispute arbitration court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内从事劳动人事争议处理及其他相关工作的人员的统称,包含专职仲裁 员、仲裁辅助人员与仲裁行政人员。 2.5 仲裁员 arbitrator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依法聘任的从事劳动人事争议案件调解仲裁工作的专业人员。 1 DB4403/T 50-2020 2.6 当事人 parties 发生劳动人事争议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包含仲裁活动中的申请人与被申请人。 2.7 第三人 third party 与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可以申请参加仲裁活动,或由仲裁机构通知其参加 仲裁活动的自然人或单位。 2.8 仲裁立案审查 examination of arbitration application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对申请人的仲裁申请是否符合法定受理条件进行审查的活动。 2.9 仲裁案号 arbitration case reference number 仲裁机构立案审查后,用于区分各仲裁机构办理案件和次序的简要标识。 2.10 仲裁案由 cause of arbitration 劳动人事争议案件所涉及的主要仲裁请求类型。 2.11 仲裁案卷 arbitration case file 仲裁机构在依法审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并予以立卷归档、集 中保管的各种文书、声像及其他载体的材料。 2.12 仲裁文书 arbitration document 仲裁机构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时所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的文书。 3 人员管理 3.1 仲裁院工作人员分类与职责 仲裁院工作人员包括: ——专职仲裁员。专职负责案件的审理、审核或审批工作; ——仲裁辅助人员。负责协助开展仲裁办案工作。仲裁辅助人员包括但不限于:  立案员。负责接收仲裁申请材料、立案承办与报批等工作; 2 DB4403/T 50-2020  调解员。负责庭前调解工作;  书记员。负责庭前准备、辅助开庭、庭后处理等工作;  送达员。负责案件证据、材料、文书送达工作;  分案员。负责案件分转工作;  统计员。负责数据统计分析、报送工作。 ——仲裁行政人员。负责统筹管理、业务指导、案件督办、人员培训、信息化建设等行政工作。 3.2 人案配比 3.2.1 仲裁机构应至少配备 3 名仲裁员和 1 名书记员,确保合议庭的组成。 3.2.2 近三年年均立案受理数超过 100 件的仲裁机构,专职仲裁员、仲裁辅助人员与立案受理数 的比例不宜低于 1:1:100。 3.3 仲裁着装 3.3.1 仲裁院工作人员在依法履行调解仲裁职责或者从事公务活动时应统一着装,仲裁员应佩戴 仲裁徽章。 3.3.2 仲裁院工作人员着装应干净、平整,不应出现损坏或破旧等情况。着装样式由市级仲裁机 构统一规定。 3.4 仲裁员管理 3.4.1 资质要求 仲裁员的资质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曾任审判员; ——从事法律研究、教学工作并具有中级以上职称; ——具有法律知识、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或者工会等专业工作满五年; ——律师执业满三年。 3.4.2 专职仲裁员分级管理 3.4.2.1 专职仲裁员实行分级管理,其等级由高到低,设为三个等级九个级别: ——高级仲裁员:一级、二级、三级; ——中级仲裁员:四级、五级、六级、七级; ——仲裁员:八级、九级。 3.4.2.2 专职仲裁员的等级,根据其品行、业务和理论水平、工作实绩和工作年限等要素综合评 定。评定细则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省级仲裁机构或其授权的市级仲裁机构统一制定。 3.4.3 业务培训 3.4.3.1 基本要求 市级仲裁机构负责全市仲裁员培训规划的制定、实施与管理,区级仲裁机构负责本机构仲裁员 的培训计划制定与实施。 3.4.3.2 培训类型 3 DB4403/T 50-2020 仲裁员应定期接受培训,培训类型包括: ——聘前培训; ——注册培训; ——岗前培训; ——其他培训。 3.4.3.3 聘前培训 3.4.3.3.1 拟聘仲裁员应参加聘前培训,并通过考核。 3.4.3.3.2 聘前培训应满足以下要求: ——培训机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 ——培训形式:脱产。 3.4.3.4 注册培训 3.4.3.4.1 仲裁员每年应参加注册培训。 3.4.3.4.2 注册培训可以采取集中脱产、网络学习等形式,培训时长不少于 40 学时/年。 3.4.3.4.3 本年度已参加聘前培训的仲裁员,可不参加当年度的注册培训。 3.4.3.5 岗前培训 新聘仲裁员宜参加岗前培训,由聘任仲裁机构负责组织与实施。 3.4.3.6 其他培训 仲裁机构可以通过组织脱产研修、挂点交流等方式开展业务培训。培训方式及学时要求由仲裁 机构自行制定。其他培训的学时可以计入当年度的注册培训学时。 4 硬件设施 4.1 设施分类 4.1.1 仲裁机构的硬件设施包括: ——必备设施; ——推荐设施。 4.1.2 必备设施包括: ——庭审用房:仲裁庭; ——调解用房:调解室; ——立案用房:仲裁立案区;

pdf文档 DB4403-T 50-2020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服务保障规范 深圳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3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3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403-T 50-2020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服务保障规范 深圳市 第 1 页 DB4403-T 50-2020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服务保障规范 深圳市 第 2 页 DB4403-T 50-2020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服务保障规范 深圳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5 00:46:55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